

宋建强
宋建强,河南省职工医院15号站急救驾驶员,从业20余年,始终扎根急救一线。从郑州“7·20”特大暴雨中的生死驰援,到疫情下的高风险转运;从老旧社区狭窄巷道的精准救援,到重大 车祸现场的争分夺秒,他用方向盘为生命开辟绿色通道。凭借精湛的技术、无私的奉献和创新的实践,他多次荣获“医院年度优秀个人”“郑州市急救先进个人”称号,成为急救行业公认的“技术标杆”与“生命摆渡人”。
危急时刻显担当:灾难中的“逆行者”
一个特大暴雨天气,85岁的樊奶奶摔倒在地的呼救声被雷声吞没。宋建强驾驶的急救 车劈开积水冲向现场,仪表盘上跳动的数字显示:车外水位37厘米,距离安全阈值仅差3厘米。他左手稳住方向盘,右手同步向指挥中心发送实时路况:“经三路隧道封闭,改走金水立交,预计抵达时间提前4分钟!”后舱医护已为老人的救治做好准备,宋建强脑中立即浮现三维地形图——那栋没有电梯的筒子楼,担架转弯需精确控制22度角;楼道里裸露 的电线,要求车辆必须停靠在东侧7米位置。
这些细节,是他用脚步丈量过周边多个老旧社区换来的“救命地图”。承担高风险转运任务期间,他单日完成 14次出车,实现“零延误”“零 感染”,车辆消毒与急救任务无缝衔接,筑起疫情防控的生命桥梁。为抢救危重患者,他曾攀上房顶、深入电梯井,以“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的信念,诠释急救人的无畏担当。
专业与创新:技术为刃,破解救援难题
通过实地走访老旧社区,标注担架转弯角度、车辆停靠位置、巷道障碍物等细节,大幅提升救援效率。钻研车辆维修技术,保障急救车在暴雨、等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创下20年“零故障出诊”纪录。总结“急救驾驶口诀”——“一查环境二稳车三定方案四协同”,成为团队应对复杂救援的标准化流程。积极参与“河南省防汛演习”“急救知识进社区”等活动,推动 急救技能走进千家万户。在花园路农业路重大车祸、疫情防控患者抢救等任务中,他精准协调医护、调度路线,为患者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传承与协作:急救体系的“燃灯者”
他利用转运间隙开设“蓝光课堂”,以实战案例教学。京广隧道涉水救援中,他边分析车载黑 匣子数据边指导实习生:“油门开度保持35%,涡轮转速需控制… …”话音未落,又带队奔赴 大学路连环追尾事故现场,以口诀“一查环境二稳车 … …”全程指导新人小王完成首次重大事故处置。
实习生小王在日记中写道:“师傅的声音像GPS导航,带我穿越了职业生涯第一次暴风雨。”这句话成为宋建强传承精神的生动注脚。他用20年如一日的坚守证明:急救车上的蓝灯,照亮的不仅是道路,更是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