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康复 守护健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呼吸是再自然不过的生理活动,以至于常常被我们忽视。然而,当呼吸出现问题,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缠上身时,才会深刻意识到顺畅呼吸的珍贵。呼吸健康与我们的生活质量紧密相连,关乎着我们能否充满活力地生活、工作与社交。
此时,呼吸康复这一重要的医学干预手段便走进了大众视野。它就像是肺部健康的“守护者”,为那些被呼吸疾病困扰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呼吸康复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对患者至关重要,以及有哪些实用的训练方法。
什么是呼吸康复
呼吸康复,又称肺康复,是对症状和日常活动能力降低的慢性肺疾病采用多学科的个体化综合干预。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综合多学科内容,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制定个性化、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和方案,其目的在于改正患者的错误呼吸模式、减轻呼吸困难、咳痰困难等呼吸疾病相关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最大程度回归生活、家庭和社会,使其疾病趋于平稳。
为什么要进行呼吸康复训练
01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预防与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02 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不良情绪,优化睡眠质量。
03 增加运动耐力和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肺康复的依从性。
04 提高呼吸肌肌力、耐力,促进排痰,建立有效呼吸方式,促进放松,使呼吸功能得到最大化恢复,满足机体需要。
呼吸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主要使用的呼吸肌为横膈,此呼吸法的目的是使横膈活动变大,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等呼吸辅助肌的活动减少,从而使每次通气量、呼吸效率、动脉氧分压上升,使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减少。除了改善呼吸功能,还可以缓解精神紧张,促进胃肠道功能,改善认知状态,降低血压。
训练方法:
(1)患者取立位,也可取坐位或仰卧位,上身肌肉放松做深呼吸,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部。
(2)呼-吸掌握在15秒左右。
(3)深吸气(鼓起肚子)3~5秒,屏息1秒,然后缓慢呼气(回缩肚子)3~5秒,屏息1秒,呼吸要深长而缓慢,吸气与呼气时间比1:2或1:3。
(4)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要求深呼深吸,不可用力,每分钟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左右,开始每日两次,每次10-15分钟,熟练后可增加次数和时间,可使之成为自然的呼吸习惯。
注意事项:
(1)呼吸节律应缓慢、深长。避免用力呼气或呼气过长,以免发生喘息、憋气、支气管痉挛。如有呼吸困难或胸闷、憋气等不适症状应暂停练习。
(2)腹式呼吸和缩唇式呼吸结合在一起练习效果更好。缩唇呼吸指的是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慢慢呼气的方法。此方法气道内压高,能防止气道的陷闭,使每次通气量上升,呼吸频率、每分钟通气量降低。
缩唇吹气:
缩唇吹气指的是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慢慢呼气的方法。此方法气道内压高,能防止气道的陷闭,使每次通气量上升,呼吸频率、每分钟通气量降低。
训练方法:
(1)吸气时用鼻子。
(2)呼气时缩唇轻闭,慢慢轻轻呼出气体。
(3)吸气和呼气的比例在1:2或1:3进行,慢慢呼气达到1:4作为目标。吸气时默数1、2、3,呼气时默数1、2、3、4、5、6,延长呼吸时间,降低呼吸频率。
(4)每天三次,每次30分钟。
胸廓扩张呼吸:
胸廓扩张呼吸是呼吸康复训练方法中的一种,通过特定的呼吸方式来改善呼吸功能。这种呼吸训练有助于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胸廓的活动度,使肺部能更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从而改善呼吸功能,对呼吸疾病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训练方法:
做3~5个深呼吸,主动深吸气,被动放松呼气。一手放在胸部,吸气时感觉胸部扩张,用鼻吸气后稍屏气,然后用嘴慢呼气。
用力呼气技术:
用力呼气技术是呼吸康复训练中的一项重要方法。这项技术能够帮助患者更有效地排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改善呼吸状况,增强呼吸功能,对呼吸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训练方法:
由1~2次呵气动作组成,通过开放声门,从中等肺活量开始持续到低肺活量呵气,接着咳嗽或进行有效的咳嗽,随后腹式呼吸,再重新开始。
呼吸康复
作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综合管理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为患者的健康带来了切实的改善与希望
从纠正错误呼吸模式
到增强呼吸功能
再到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扣
共同助力患者重新拥抱生活
它不仅是医学技术的体现
更是人文关怀的传递
让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感受到温暖与支持